从在线旅游的火爆到在线教育的受宠,再到如今,移动医疗的备受追捧……业内不断有人感叹:“谁也不知道,资本的风到底会吹向哪里!”
而谈到对市场前景的预判,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马明哲的眼光不得不令人钦佩。早在2013年,马明哲便提出了“一手资产端,一手抓健康。搞定这两头,一个人就终生离不开平安”,并早早地开始了平安在健康领域的布局。
时至今日,移动医疗市场已经颇为炙手可热,市场上像“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此类应用不断涌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阶段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并预计到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
与此同时,由平安推出的定位于用户随身移动医生的“平安好医生”APP也于今年4月21日正式上线。据称,自去年年底公测至今年一季度末,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已达500万,日均咨询量达3万人次。
不过针对当前火爆的市场现状,也有业内人士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如移动医疗可能更容易出现纠纷、部分移动医疗企业急于扩张规模而对医生资质审核不严甚至主动造假等。
而更为部分业内人士所担忧的是,当前移动医疗行业还面临着一定的政策风险。据了解,时至今日,包括国家卫计委在内的相关管理部门,仍没有明确地在政策上对移动医疗行业作出相关规范,这也被一些人士理解为因此并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可以对其保驾护航。
那么,像平安好医生这样站在风口上的移动医疗公司,未来又会被吹向何方?
安全门
“隔空取物”,如何保证不误诊?
“线下医院看病还有那么多的医患纠纷出现,在虚拟的线上去咨询解答病情,情况很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北京市京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文生告诉记者。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勇看来,移动医疗虽然给部分患者提供了一定便利,但同时也增加了就医问诊的安全风险,降低疾病判断的准确性,即“隔空猜物”容易增加医疗误诊与延诊风险。
邓勇曾在自己的一篇着述中援引过一个相关案例:重庆九龙坡区居民朱先生的孩子出现咳嗽、发热症状,他为了方便起见,放弃了带孩子去医院,而是下载了一款移动医疗软件进行了在线咨询,结果他的孩子按照在线专家的建议服用了两天抗生素后,症状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加重,朱先生这才将孩子带到医院,而此时孩子的病情已经发展为肺炎。
“患者由于专业知识的缺失,很多情况下对自身的病症或者状况无法进行有效而准确的表达,这就会导致医生通过APP终端了解到的患者状况不准确或者根本就不属实;此外,就算是患者详尽描述自己的症状,缺少专业的医疗设备检查,面对很多症状相同的疾病,医生也难免带有猜测嫌疑,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医疗领域更是如此,因此APP出现误诊与延诊情况就不足为奇了。”邓勇分析认为。
不过上海市海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医疗律师刘晔则指出,对于移动医疗下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全面,医患双方是明知、自愿的,此种情形下基于自律和可能的法律风险,医生会更加约束自己的诊疗行为,而患者也会更加谨慎对待医生的诊疗行为,因此不一定会产生比传统医疗更大的诊疗风险。
“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现有规定也已经对于平台处理方式提出了一定要求,如果在出现此类问题后平台不能追溯到相关责任人,平台就要第一时间来承担责任。”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特约研究员、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张延来律师认为。
平安健康互联网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平安好医生平台上发生的医患纠纷将通过平安产险开发的“线上医疗责任险”承保,解决医生和用户的后顾之忧,具体险种目前正在开发中。
资质门
“滥竽充数”,解答者是真的医生?
刘晔认为,移动医疗实际对医生监管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法律条件,因为监管部门可以也应当要求提供移动医疗的平台必须审核相关医生的医师资格证、执业证等,并与卫生部的医师数据平台联网或核对;也可以要求平台必须保留上网咨询或诊疗的所有电子数据,并要求这些数据符合电子病历标准。
“如果真的产生由于诊疗过失而引起的医疗损害,则由于医生是实名注册制,很容易追溯到责任人。”刘晔表示。
不过邓勇则指出,一般而言,医院医护人员都要经过正规的教育培训,而这也是其治疗行为权威性的保障,然而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我们无法得知通过医疗APP给我们诊疗的“医生”是否是真正的医生,他是否具有相关的从业资格,因此,这类应用软件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我们的治疗风险,这成为了法律的真空地带。
张延来也认为,鉴于移动医疗行业才刚刚兴起,目前在立法上还没有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要求平台要审查入驻医生的资质,但如果从规范和诚信角度考虑,平台是应该去这样做的。
据邓勇介绍,目前移动医疗行业尤其是大量APP正处于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并没有严格执行卫计委的相关通知,而是擅自雇用一些不具备医生资格的人员、甚至是还没有通过临床医学考试的医学院学生,来冒充正规的职业医生,从整个行业来看,可以说在医生资质方面还是良莠不齐的。
“在选择医生上,负责任的平台往往都会比较谨慎。据专家下载的几款软件考证分析看,有的软件比较规范,在线解答的专家标明了工作单位、姓名、专业等信息,但也有不少软件的信息非常不全。”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表示。
平安健康互联网内部人士对此则表示,目前平安好医生全职聘请的自建医生团队均为来自全国各地以省会城市为主的三甲综合医院的主治以上级医生,在不久后平安线下医疗中心启动营运后,这些医生的资质还将挂靠线下医疗机构,为用户提供O2O的健康管理服务。
政策门
“诊疗即越界”,红线如何跨越?
张文生告诉记者,按照现有相关规定,医生只有在医疗机构工作才具有医生身份,而如果在移动医疗平台上工作,则不能以医生身份进行,只能以专业人士身份提供咨询业务。
“正规的移动医疗APP采取的是职业医生在该平台上注册并上传身份认证信息,审核通过后再以在线方式向患者提供相应的咨询与解答,但并不允许开具处方药。”邓勇表示。
据称,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此前曾强调,互联网上不允许开展医学诊断治疗,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
对此,刘晔便产生了疑问:“何谓咨询,何谓诊疗?有谁能给出准确的界定?”
刘晔进一步追问道,医生对特定患者就特定疾病提出的特定问题,给出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或许包括了如何用药、如何进一步检查,那么这个建议到底是咨询还是诊疗?
在这种尚存争议的情况下,也有业内人士提出担忧—移动医疗平台上工作的医生甚至很难认清自己的行为是否“越界”,而一旦出现问题,恐怕还将有涉嫌“非法行医”的法律风险。
同样让大量业内人士所关注的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的工作人员此前表示,之所以没有把医疗健康类的APP纳入远程医疗,恰恰是给予其更大的发挥空间,因为远程医疗概念太窄,非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得私自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而一位业内人士也透露,曾有一些移动医疗公司向卫计委咨询相关资质等问题,对方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仍不是很清楚。
上述情况的存在也被部分业内人士解读为,这可能意味着,其实并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可以对其保驾护航,并因此认为当前移动医疗行业其实正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肯定是有的,政策往往滞后于市场发展,但我们也了解到,相关政府部门和卫计委在政策制定上也是持非常科学严谨的态度的。”李大韬表示。
据李大韬介绍,卫计委的相关工作人员也经常会参加一些移动医疗行业的各种会议,聆听和发表一些看法,为该行业未来政策的制定在做准备。
“移动医疗的兴起就和之前的医生多点执业试点一样,其中既有利好也有风险,我们希望的是能够不断解决这个行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循序渐进地来实现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事实上我们对这一行业的前景判断还是非常看好的。”李大韬表示。
平安健康互联网内部人士也告诉记者:“我们密切关注政府主管部门对于移动医疗行业发展的相关指引及政策。平安健康互联网作为行业代表企业,已经多次参加卫计委主办的移动医疗相关法规立法的调研会,并对移动医疗行业规范法规的出台持积极欢迎的态度。我们会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政策框架下开展业务创新,不触碰政策红线,使移动医疗成为现行医疗卫生体制的有益补充。”
“轻问诊”效果 被指难与线下媲美
“目前大多数移动医疗公司所从事的都是轻问诊,即患者的大部分问题只需通过在线向医生进行咨询就可以得到解决,这样一来,像一般的头疼脑热等疾病就不需要患者再跑到医院去排队挂号,实际上给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然而在一些移动医疗APP的用户看来,相比于传统的线下看病,移动医疗还存在着较大局限。一位用户就曾感叹:“没有医生面对面望闻问切、化验检查,就算能传照片、视频,网上看病也怕是不准吧!在线咨询后也还是得亲自去过医院才放心。”
记者为此专门下载平安好医生APP进行体验,随后记者选择了该平台上某位医生作为“家庭医生”并进行咨询,这时才发现当时该医生的状态显示“已经下班”,信息下方还标注有该医生近期固定的咨询时间。
在该医生固定咨询时间到来后,记者经过排号成功进入了其在线诊室进行咨询,对方进行解答中只是给出了一些保健方法的建议,对于进一步问题还是建议记者去医院去做检测。而鉴于规定每次咨询时间仅为15分钟,很快记者便结束了咨询。
“医生对于病情的判断需要涉及到很多问题,仅凭这种线上的简单描述确实很难达到与线下相媲美的效果。”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北京市京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文生告诉记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勇也对记者表示,有观点认为移动医疗可以颠覆传统医疗,对此他很难赞同,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生化检测,而试图仅通过患者自行表述或上传诊疗报告等来取代传统的诊疗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
李大韬坦言,从当前发展阶段来看,移动医疗确实还没有达到线下诊疗同等的效果,现在就是一般的病情可以向医生咨询,线上解决不了的再去医院就诊,但其实这也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未来这方面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平安健康互联网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安介入移动医疗领域的总体定位是O2O健康管理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这个O2O模式不会止步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在线咨询和预约挂号、专家门诊加号相结合的模式。
平安健康互联网内部人士进一步解释称,在线下,他们一方面与检验机构、影像中心和综合医院合作,盘活闲置资源,输入名医并安排病人在这些机构接受检查和治疗;另一方面通过万家诊所计划,自建医学中心与搭建平台并举,让医生成为创业合伙人。
“因此在未来,医生能够在线管理自己的病人,在自己的诊所当面诊疗,在合作医院实施手术和查房,平安则提供了支持这一切的技术平台、实体机构和资金。”据平安健康互联网内部人士透露,“平安的首家线下医疗中心将于三季度在上海市徐汇区启动运营,届时平安的线上医学咨询团队将在线下与用户见面,解决用户健康资讯以外的深度医疗需求。”
此外,另一家移动医疗公司春雨医生也开始布局线下诊所,实质就是将线上流量资源和线下医院闲置资源进行整合。据称,春雨医生宣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5个城市开设25家线下诊所,到2015年年底还将在全国50个大中型城市开设300家诊所。
来源:法治周末